一条条柏油马路穿越村庄,一盏盏太阳能路灯屹立路旁,一座座白墙灰瓦的院落村舍整齐排列,房前屋后干净,路边河边整洁……近年来,随着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深入开展,赣州市大余县农村面貌发生了显著改变,呈现出“生态更宜居、乡风更文明”新气象。
整齐干净的元龙畲族村街道
1
民风淳朴
向陈规陋习挥手作别
“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喜庆事宜不办”,每次宴席不超过15桌,每桌不超过380元,礼金不超过60元......在大余县各个乡村,一些陈规陋习正在得到改变,喜事新办、丧事简办成为当地群众共识。
66岁的李志坚是大余县黄龙镇旱田村村民,考虑到年事已高,他按照当地原有习俗请来风水先生和工匠,准备为自己和老伴兴建一块“风水宝地”,初步预算造价2万多元。得知这一消息后,村书记郭少明立马找到他们进行劝说。
在郭少明的劝说下,李志坚放弃了兴建“活人墓”的想法,用省下来的钱带着老伴去拍婚纱照、旅游。旅游归来,他还主动加入了村里的红白理事会,现身说法,积极宣传文明理念,成为了广受赞誉的“网红明星”。
向陈规陋习挥手作别,让文明之风盛行乡里。近年来,大余县对全县各村、各组的老家规、老族训予以挖掘、保护、提炼和传承,形成全体村民认同、具有本村特色、符合村情民意的“村规民约”,让老家规再次焕发出新活力。同时在全县所有村(居)组建红白理事会,每个理事会按照章程主动介入、全程指导操办群众婚丧嫁娶事宜,控制规模标准、简化操办仪式,形成了新风尚。
大余县池江镇卢屋村村民卢满生放弃外地工作,7年如一日照顾生病在床的老母亲
2
家风和美
好家风吹进千家万户
走进大余县池江镇卢屋村,一个“好家风”家庭展示窗吸引了大家的注意,上面张贴着村子和社区里的一些好人好事,图文并茂,见人见事见真相,读来亲切温暖。
其中讲述了一位“身边好人”卢满生的故事。48岁的他为了照顾中风的老母亲,毅然放弃在外就业的机会,7年如一日,任劳任怨。据村干部介绍,卢满生的事迹感动了乡亲们,并纷纷投票将他评选为卢屋村第一届“好家风”孝老爱亲家庭。
榜样的带动使得村里的文明风气拂面而来,好婆婆、好儿媳、好丈夫、好儿女层出不穷,成为村民争相学习的榜样,尊老敬老、邻里互助的风气蔚然成风,打架赌博等不良习惯基本上杜绝。
文化如水,润物无声。近年来,大余县从思想道德抓起,积极开展“大余好人”“最美家庭”等评选活动,引导全县群众崇德向善、爱国爱家,让优秀文化引领全县扬正气、引风尚、树新风,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3
环境优美
特色文化墙构建村民精神家园
春暖花开时节,油菜花、郁金香相继开放。大余县青龙镇元龙畲族村凭借着“世外桃源”般的整洁乡村环境,吸引了一大批游客前来赏玩,成片的金黄色油菜花与青瓦白墙的民居组成了一幅美丽的春日画卷。
元龙畲族村是大余县青龙镇唯一的少数民族村,村内房屋错落有致,民族风情鲜明,文化底蕴深厚,是历史上大余九城之一的凤凰城所在地。一段时间来,该村“绿色、古色”双色文化齐头发展,以“荷香畲韵,千古元龙”为主题打造了一个集畲族文化、山乡观光、休闲娱乐、康体度假和互动体验于一体的多功能乡村旅游景区,被评为“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在整治全村环境时,我们将少数民族文化融合了进来,把畲族群众日常生活场景描绘在风情墙上,直观地将畲族的历史和传统展现出来,来到村里的游客便能一目了然地了解畲族。”元龙畲族村党支部书记蓝胜平说道。元龙畲族村内具有少数民族风情的文化墙成为了村里的一道独特风景线,为整洁的村落更添了一分色彩。
像元龙畲族村一样,大余县在县城的广场街道和乡镇的圩镇村组打造了一面面具有风土人情特色的文化墙,依据当地历史文化传统、民俗风情、人文特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廉政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等主题融入文化墙的建设,将“文明新风”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市民群众面前,在潜移默化中传递文明新风。